展覽時間:2020.03.14至2020.03.21
展覽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杏石口路50號中間建筑藝術區一區133號
前言
從藝者,情感在自己作品里面有很多種藏匿的方式。最高境界就是浮山無跡了。
謝姝雯的展覽定名‘浮山跡尋’,就是在無我而我的藝術道路上邊修邊行的方向。藝術家化身為物,忘掉自己的情緒波動,思維起伏,藝術作品就會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一個世界,見自己見天地。藝術家的心在他物,自己也才真正切實地具體地發現自己心里的美,面對美的形象,把美如實深入地反映到心里來,再把它放射出去,憑借創造形象給表達出來,那時觀者必會看見的繪畫深處的美。
看謝姝雯的畫古意盎然,多年對宋元的研習暗藏其中,傳統是修養,作品呈現的舒雅靜怡自是煙云供養所致。在謝姝雯的最近很多大幅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她在莫高窟壁畫臨摹上下過很久的功夫,山川云際,動物雜石的造形高古,一看便知來源于魏晉之風。動物和山川的關系是互相成就,互為配角的美,山川因動物而靈動,動物因山川而神秘。魏晉畫風樸實之處見華麗,平鋪之趣天地寬的姝蘊之美成就了謝姝雯。她把莫高窟的美融合自己的其他學長,滲入自己的作品,寫出如夢似幻的胸中意境,創作出自己神秘清麗,晉風姝蘊的作品。師古而不泥古,做到淹有眾長、胸有成竹,方能絕倫藝壇。
以傳統為修養,以自然為創作動力,以不強調自我而創作的作品有別于強調自我價值的作品。不強調自我是讓觀眾見世界,見自己。強調自我的作品是讓觀眾見自我的世界。謝姝雯正是一位用自己的善良去畫畫的作者,通過自己的作品來關照自身。姝雯創作的作品中那些靈性的動物和神一般人物,是作者對于自然的敬畏,畫面山川自然平鋪直敘,造形圓潤單純,語言懷真抱素,是一種純潔心性的人格,也是一種質樸無華的境界。真正的藝者不虛夸、不造作、自然而然,這也是常言的抱樸守真、真率淳樸、道法自然、澄懷觀道。
庚子二月初二明弘于定慧精舍